爱尔兰

瓦努阿图

马耳他

菲律宾

葡萄牙

希腊

几内亚比绍

土耳其

加拿大

澳大利亚

马来西亚

德国

西班牙

塞浦路斯

留学移民加拿大容易吗?

2021-05-30

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生活很艰难。从未见过一个不辛苦就能活下去的人。

移民来到温哥华,我再次走上了人生的道路:从学习语言开始,学习新语言、新交通规则、新文化、新专业、新信仰、新一切。

好辛苦。

但是有一种奇妙的感觉:我似乎是从一个“小孩”成长为我生命中第二个“我”成人,在移民后的十年间。从学习-工作-学习-工作的节拍中,可以看出加拿大人和中国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艰辛。

当然,加拿大最快乐的人是孩子。巨大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,也仅仅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基本安全和人身权利而已;数不胜数的为儿童提供游戏、学习、运动等活动的校外机构,让孩子们感到欣慰。

从幼儿园到小学,孩子们每天晒太阳玩下玩耍,很少哄他们学习一些基本技能,包括学当然,这最初十年左右的所谓“学业”是不计分数的。到了13岁,中学、8、9年级的成绩不包括在毕业成绩中,但每门课都要通过毕业,最终要求高中毕业。它还为10,11,12年级的自主学习做了一个预演和过渡,因为当你进入大学的时候,你要向大学的招生官展示最后三年的总体平均成绩。自主学习的最后三年,又是大学学习的预演与过渡。

这一逻辑是这样的:如果高中三年成绩优异,说明学生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,将来进入大学学习的可能性就比较大。仅此而已,没有状元,足以满足上大学的条件。

尽管高中三年比以前难了一点,但孩子们的饮食和穿着却是父母提供的。即使自己出去做些零工,那也不过是在社会实践中挣些零花钱而已。(另外说,在这个阶段,肯定还有孩子会“发财”。)直到进入大学,加拿大人的辛苦生活才真正开始。

看起来大学阶段是加拿大人一生中最痛苦的。我在道格拉斯学院的同学有一个19岁的毛孩子,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,还有一个39岁的老人当然还有一棵50多岁的长青树。每个人都得自己做工,自己读书,自己写论文,自己毕业。

每个人都苦得不得了。

西姆今年19岁,高中数学刚考完还勉强及格,但必须在第一年补考完,否则就要停学。上学时和我愁容满面诉苦,工作的地方还得去上班,笑脸迎人。

莎莎25岁,自己住。突然间冒犯了房东几乎睡马路!委屈得躲在学校走廊里哭。可是又又哭又哭好了,情绪发泄完了还得自己另找房子。家庭作业不得迟交,小组讲课内容不得缺课。

55岁的Diane55岁时,儿子的女友突然抑郁自杀,她一边在课堂上讨论孩子的心理问题,一边关注着儿子的心理状况,恨不能飞回家。跟我说着说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。揪心痛,回家还是要把论文赶出来。还有一个小儿子要看顾。

艾伦28岁,找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,笑着说:终于可以结婚生子了!

温迪说,妈妈问她:你的生日礼物是2000美元作为学费,还是我坐飞机陪你一起度过?我有的余钱就这些,要么飞过来用掉,要么寄给你。他说真的很需要钱,非常需要!但是说“要钱”妈妈会难过不?

我只有一个同学Chantel不担心学费。父母借给她贷款,签了合同,之后分期付款。但是生活费还是要自己去工作。

杰米找了一份晚上在青少年之家值班的工作,早上8点下班,9点到达学校,每天挂着两个黑眼圈。

Sud,印度男生。只只记得他总是坐在后排打瞌睡。当他醒来时,他会突然说我饿了,然后全班都笑。老师会说我真的很抱歉打扰你睡觉,然后跟着每个人笑。不知为啥他总是又饿又?。

另一个男生,忘了名字,30岁以下,不知道怎么会到处借钱。小组讨论后发现他经常语无伦次,其他同学都怀疑他“吃了药”。但是我发现他不是——他的瞳孔告诉我他没吃药,只是吃得太多。我给过他五块钱,后来他消失不来了。事实上,他是一位非常聪明,有亲和力的天才少年工作者。遗憾的是,他没有和我们一起毕业。

教师真的不介意学生不小心睡着了,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学生生活是很艰难的。有些学生上了一半的课就要去上班,或者开家长会,或者去看医生…不管怎么说,只要和老师说一句话,老师就不会认为我们是在“不务正业”,因为正业就是“上班”、“开家长会”、“看医生”之类的生活内容。上课只是人生一小部份。

一些同学,在某个时候消失不见,也许是因为专业的原因,也许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,也许是因为结婚,也许…有各种各样的可能让他们不再念念不忘。

加拿大人在大学里主要靠打工维持生活和学费。实在不够的,可以贷款。获得奖学金必须有足够的成就;奖学金取决于是否属于弱势群体,并且要使课程按时完成,下一个奖学金将会再次出现。总之,在加拿大不大会有人无偿赞助一个大学生。

按照加拿大人的价值观,高中毕业是成人,而自食其力则是首要任务。对于是否可以上大学,大学是看成绩看能力,而自己则是看自己的钱袋。许多人是先工作几年,然后打算存点钱上大学。因此,如果父母愿意提供学费、生活费来供学,在加拿大人看来,简直就像天上的白米!幸福到晕厥!

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,我的同学们每一个人付一笔钱就好像什么都知道。看到同学们,尤其是有一些同学比我大了几岁,辛苦得让我心疼,但他们却觉得理所当然。真苦,哭,抱怨,然后继续生活,读书。

最为滑稽而悲惨的是,一个白人女孩暑假和我一起学习英文,结果我们遭遇了最刻薄的老师。我说“他兜里只有C”——全班好像从来没有人拿过一个B!最后我拿了C涉险过关,她却废掉。拿了成绩单,她自己气笑了,还假装瞪着我说:拜托!我是在温哥华生的!可是我英文没你好?!我缩缩肩膀,逗她:“是啊!”事实上,我由于是单亲家庭的儿子,联邦和省府都给了一点补助,所以可以勉强度过暑假,不用去打工。而且她因为暑假的课程少,就去做两份工作,时间安排有矛盾,导致英文课做完了。

唉,我为她感到遗憾——暑假白干了。可是,我们毕业的那年,她结婚了,生了一个超级漂亮的女儿!没有毕业没关系啊,生活还是可以继续的。

在大学里,大多数加拿大人都会试着去尝试,但这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,因为那是生命中应该品尝的滋味。生活中有许多其他选择,也会有艰辛和苦涩。

阅读可以改善生活,在加拿大,阅读绝对不是救命稻草。